那么,為什么4月底國內
鋼材市場
價格又開始一輪較大幅度的下跌呢?筆者認為上漲的主要動因供需關系的扭轉已經成為下跌的首要誘因,當然4月底上期所、大商所接連上調鋼、焦、礦合約交易手續費和保證金也給多頭非常大的打擊。 近期市場存在一些聲音認為2016年中國鋼材消費量同比可能出現增長,鋼材產量也會出現相應攀升。因為我們確實聽到許多的積極消息,譬如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不斷提升,從1-2月的13.7%到1-3月的19.2%再到1-4月的21.4%;汽車產銷量數據也表現不俗,汽車產量同比增幅一直在5%以上;基礎建設投資額同比增幅超預期,同比增速超過20%。但是當我們認真去推敲鋼材消費數據時,我們會發現2016年1-4月國內粗鋼消費量同比下降3.53%,其中3月份國內粗鋼消費量同比增長3%,但是4月份消費量同比下降2%。另外螺紋鋼消費量也并不像市場預期的那樣好,2016年1季度消費量同比萎縮6%左右,3月份消費量同比無增長。 梳理下邏輯可以發現,在較為靚麗的經濟數據下,中國鋼材消費量還是比較疲弱的,下游需求并沒有呈現出預期的光彩。即便是耀眼的3月鋼材需求量也只是同比增長3%,而且到4月份又重回負增長通道。接下來,鋼材下游需求將面臨一些考驗,一方面,梅雨以及高溫炎熱天氣將會影響建筑工地的開工,不論是房地產項目還是基礎建設項目都會因此減少采購量;另一方面,汽車、家電等行業也會迎來季節性的淡季,鋼材采購量也會受到影響。此外,由于前期市場隱形庫存較多,尤其是金屬壓延企業的熱軋基板原材料儲備量較多,在市場價格下跌的背景下,下游采購可能出現暫停或者空檔期。 當然,供需關系不僅僅是看下游需求,還需要看市場供應。隨著3-4月國內鋼材價格的大幅拉升,鋼鐵生產企業噸鋼盈利空間一度觸及1000元/噸。因此,原本猶猶豫豫考慮是否復產的鋼鐵生產企業重新回歸了生產隊伍,山西、河北均有代表企業;另外,作為操作較為靈活的中頻爐和電爐企業也是加班加點,各地市場曾一度出現廢鋼難求的情況。時至今日,國內粗鋼供應量創出歷史新高,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4月份國內粗鋼日均供應量達到231.5萬噸。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,5月份高爐企業復產的年度生產能力約2000萬噸,即便考慮到部分
鋼鐵
企業的減產,筆者認為5月份粗鋼產量供應將會再創新高,而且5月份的日均粗鋼供應量已經觸及2016年的最高點。事實上,5月份國內鋼材供大需求的情況進一步體現,無論是鋼鐵生產企業廠內庫存量還是社會庫存量均止跌反彈,其中以建筑鋼材庫存量增幅表現最為明顯。 目前來看,部分鋼鐵生產企業已經出現虧損,但就全國平均生產利潤而言,螺紋鋼產品已經小幅虧損,熱卷、中板及冷軋品種尚有盈利,平均利潤空間超過100元/噸。如此背景下,寄希望于鋼鐵生產企業大面積停產,顯然沒有說服力。從調研的數據也可以看出,近期鋼鐵企業減產主要集中在中頻爐和電爐企業,而高爐企業減產力度很小。 近期國家高度關注鋼鐵去產能,李總理親赴武鋼視察提出試點要求,預計后期國企鋼廠去產能動作會增多,但是這一切基于的條件一定是虧損。根據以往經驗,鋼廠不連續虧損2-3個月,虧損幅度在200-300元/噸,就很難實現高爐關停。今年有去產能的利劍在,筆者認為鋼鐵生產企業不虧損2個月也難以有實質性動作,所以接下來的2-3個月國內粗鋼供應壓力會下降,但是降幅不會明顯,這也就意味著供應壓力將持續存在。 綜上表述,筆者認為6月份國內鋼材市場價格難以改變弱勢格局,鋼價仍然處于下跌通道中。當然,由于鋼材價格跌幅過大,近期唐山地區限產再度施行,會有利于期貨市場反彈,部分地區現貨價格可能會有相應反應,但這個現象難以持續,短時間的反彈并不能改變大的趨勢
|